时间:2022-08-13 18:12:06 来源:青年报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本土病例,上海也迎来了一波境外输入病例与本土病例叠加的严峻考验。今天,上海新增18名新冠病毒感染者、一个中风险地区。
疫情发布会上,上海疾控不避讳疫情的复杂性,也解释了为何居家防疫天数会有变化。比如一个小区里只有密接,但是一旦密接变成确诊病例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或是次密接因此变成密接,就要对封控措施进行相应调整。以及,集中隔离是否有心理疏导?居家管控如何开具证明?市民关心的实际问题都在被一一解答。
我们看到,在“动态清零”的防控方针下,上海正在采取更加坚决果断的措施。为把疫情传播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相关小区、商场、学校、医院正开展排查工作,落实管控措施。
连日来,广大基层社区干部、疾控人员、医务工作者等一线人员发扬“事不过夜”精神,连续作战。流调、排查、采样、转运、隔离,各项防疫管控措施落实的背后是惊人的工作量。“连轴转”成为一线疫情防控人员的常态。
在外,上海疾控正在赶一个“快”字。在内,我们心里也要求一个“定”字。
抗击疫情到现在,人们渐渐出现了消极心理。有人说,最难对付的已经不是病毒了,是处于这场疫情中形形色色的人心。
这其实很正常:人有时会搞不清什么是切实的危险,什么是想象中的危险,防疫生活中很多情绪超载恰恰就来自于这种混淆。有的人一接到流调人员的电话,就开始心跳加速,内心慌乱,大脑一片空白。这实际上是一种情绪过载,我们只需要积极配合,如实回答,而不是故意挂电话、刻意隐瞒。
疫情当前,每个人应该要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要提高“人人都是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三件套”,牢记“五还要”,做到主动报告、主动检测、主动就诊。同时,家长是孩子们的榜样,遇事沉着冷静从容面对,少抱怨,不添堵,多理解,多支持,这就是对疫情防控最有力的支持。
如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加大,每个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一方面,重新进入“疫情大考”状态下的我们,要做的是在生活和防疫中找到恰当的平衡。另一方面,我们也期待着上海继续用理性和温情,带给人们细致而人性化的管理——这也是上海一贯的“优秀作业”,也是我们在疫情前引以为傲的底气。
惊蛰已过,春意渐浓。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责编:张扬)
《指导意见》从明晰各方责任、落实依法参保,完善政策措施、鼓励连续参保,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有感参保3个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