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传播社 健康中国传播社
首页 > 访谈 > 时评

医+养,联手守护幸福晚年

作者:编辑部

时间:2022-10-28 09:50:28 来源:半月谈网


当问起青年人幸福是什么,回答一定是五花八门:有钱、有房、自由自在……当老年群体面对这一提问,答案可能一致得多,那便是“有所养,有所医”。


医养结合是近年兴起于各地的新型养老模式。它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集医疗、养老及养生于一体,整合产品与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健康养老成为整个社会的刚性需求。随着医养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捆绑,养老方式有了更多元的选择,更少受时空限制,养老服务更专业、更稳定。医养结合,可望联手打造出属于中国老人的幸福晚年。


CpAAP2NYjSSAeR3jAAD3_W0oGhA17.jpg


推进医养结合,是改善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健全医养结合政策、服务标准、人才体系,不断绘制完善路线图,多措并举,为增强晚年幸福感织密保障网。


融入国家战略,树立健康老龄观


医养结合相关内容已被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重要规划,并且写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为这一工作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从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保障政策、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多项措施,到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总结近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直面难点堵点问题,完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我国不断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为让医养结合给更多老年人带来长寿红利,我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将老年健康服务和医养结合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医院床位设置逐渐以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为主,建立医师执业区域注册制度,鼓励医师在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有关部门接连出招指导和规范医养结合服务:制定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指南,开展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和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最新发布的《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指出,老龄化问题已不再是老年人及其家属需要面对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参与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蓝皮书提出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推动我国老龄化战略创新发展。


“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应对老龄社会挑战的重要策略。”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表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正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密切结合国情、社情和家庭状况。”北京大学教授王红漫说,老龄化带来的是多重复合型挑战,不能仅靠单一政策或举措,需要多视角、多维度、多手段全面推进。


化解养老焦虑,培养专业人才是关键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毅亭认为,我国推进医养结合,探索形成了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依法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等4种相对成熟的服务模式。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两证齐全(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6492个,较2017年底增加76.7%;机构床位总数175万张,较2017年底增加176.9%;全国医养签约近7.9万对,是2017年的6.6倍。


“老龄化带来健康问题,伴随出现的是带病存活率高、失能风险高,让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社会养老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院长黄刚表示。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显示,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超过1.9亿,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很多老年人“长寿不健康”,老有所医是其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今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失能(含失智)、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看来,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要重点关注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对他们更要多一份爱心和耐心,提供一些更暖心的服务。


化解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养老焦虑的关键在于,多渠道增加相关专业人员。《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缺人才培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绩效分配时,对完成居家医疗、医养结合签约等服务较好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倾斜。同时,通过开展应急救助和照护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的照护能力和水平。


“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人才培训、引导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壮大失能照护服务队伍三项重点任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郝晓宁表示,这是推动人才队伍增量提质的一揽子措施,有望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到医养结合服务中。


试点示范,推动医养结合在基层落地


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老年人大多选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形成了“9073”格局——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这意味着,医养结合服务的重点应该是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


近年来,我国精准施策,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老年人提供更好医疗卫生服务。比如: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年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管理和健康体检服务;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努力做到慢病有管理、疾病早发现、小病能处理、大病易转诊;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增设养老床位……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已经列入全国创建示范活动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支持山东省等省份创建医养结合示范省;组织开展老年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工作,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机构可以获得远程医疗等各方面服务。


据悉,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开展的2021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确定了35家示范企业、2个示范园区、45个示范街道(乡镇)、17个示范基地。


北京市双桥恭和家园为园区400余位老年人打造“‘365天×24小时’紧急呼叫在床边、基础诊疗在身边、三甲医院在周边”的三级医疗保障;南京市鼓楼区卫健委建成33个家医工作室,成为基层医疗工作的延伸,缩短了老年人就医距离……近年来,各地在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时,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医养、康养集合服务模式,并不断向基层延伸。


“医养结合深受老年人欢迎。经过积极推动和不懈努力,我国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标准体系、人才体系、信息体系基本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持续提高。”王海东说,“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和医疗资源融合,扩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壮大医养结合服务队伍,建立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整合型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责编:张扬)

【版权提示】健康中国传播社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jkzgcbs@163.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标签:健康中国老龄健康医养产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