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传播社 健康中国传播社
首页 > 访谈 > 时评

赋能健康老龄化 人工智能有几多期待

作者:编辑部

时间:2024-05-30 09:30:55 来源:健康报

近日,《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一文刷屏网络。在文章中,一位老师讲述了自己照护失能母亲的故事,引发许多人的共鸣。这位老师的遭遇是个体的伤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类社会难题。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缓解这一难题带来新的希望。


受衰老或疾病影响,老年人在一定时间内甚至终身都需要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和医疗康复支持。人工智能护理系统可应用于家庭、养老院、社区等,实现对服务对象不间断、全覆盖的看护,不仅能大大提升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安全性,也能减轻一线护理人员的负担。比如,人工智能摄像头可以不断收集老年人的生理、行为数据,一旦检测到跌倒等异常情况会实时告警;机器学习甚至可以将视频与相关个人数据相结合进行事故预测,在问题发生之前发出提示。


未来,各类上下肢康复机器人、个人助力设备、移动辅助机器人以及饮食护理机器人的出现,有望为老年群体提供高精度、高强度、长时间、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服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虚拟助理可以为用户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南、院后随访、例行事务提醒等健康生活帮助;机器学习算法可根据每个人对不同食物独特的血糖反应,量身定制饮食及运动方案。相比传统照护模式,人工智能护理系统可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福祉。


人工智能还有望更广泛地应用于医疗诊治、疾病预防等具体场景,为延长老年人寿命、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作出贡献。过去10年,深层神经网络及生成式模型取得的重大进展,大大提升了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水平。机器在扫描影像、病理切片、心电图等特定领域的诊断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这使得肺癌、乳腺癌等许多疾病在早期就能得到准确筛查,减少延误诊断事件的发生。针对老年人多病共存的显著特征,传统单病专科诊疗模式常常会造成医疗不连续、多重用药等问题,而发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处理复杂数据方面的优势,考虑共病中各个疾病的权重和相互关系建立多因素模型,可协助医生综合评估制订方案,提高临床诊断预测的准确性,发挥精准医疗的潜力。基于人工智能的手术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骨科、癌症治疗等不同领域,并实现数字化手臂远程手术,为行动不便以及医疗资源不发达地区的老年群体带来福音。智能可穿戴技术则为健康监测提供了便捷手段,比如智能音箱、摄像头可记录包括运动、语言在内的行为变化,在老年人中风前发出警告;睡眠监测设备可及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可能发病的迹象。


此外,人工智能可在促进老年精神心理健康方面发挥潜力。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可通过语音、图像、心理量表的数据挖掘,将行为、情绪、认知等心理健康特征“数字化”并进行评估,实现对老年人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初步鉴别,缩短医生问诊时间,提高诊断效率。应用智能心理咨询师,突破心理健康服务的时空限制,患者可随时随地进行咨询,接受个性化治疗。针对老年人认知功能退化,除了采用精神药物控制外,使用宠物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可最大限度地模仿真实互动,改善老年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状况。聊天机器人则可通过人脸识别用户情绪,以聊天、音乐视频推送、电子游戏等多种方式与用户交流。未来,借助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设备可构建更丰富的虚拟沉浸式环境,甚至重现记忆,让老年人与亲朋旧友互动,为其提供心理支持。


文:山东社会科学院 张培培

审校:冯瑶

责编:王春丽

【版权提示】健康中国传播社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jkzgcbs@163.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标签:健康中国老龄化人工智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