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0 15:37:33 来源:健康报
笔者听朋友讲述了近日某场公益健康科普讲座的情况,感慨颇多。为举办这场公益健康科普讲座,主办方筹划良久、费心运作,不料现场参与者寥寥、场面有些难堪。无奈之下,主办方把后勤工作人员悉数叫来,充实会场,“圆满”完成任务。举办公益健康科普讲座本是好事,但拉人头充数,实属形式主义。
笔者也曾经历过,某社区在烈日下举办公益健康科普讲座,通过发放布袋、折扇等纪念品吸引了一些参与者,勉强支撑场面。从表面上看,“冲业绩”式健康科普讲座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组织者缺乏经验、人手不足,对时间、地点考虑不周全,没有充分协作、组织发动不足等。但从深层次来分析,还是因为主办方对受众的健康科普需求存在理解偏差,对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信息获取途径和习惯缺少了解,更注重向上交差,与帮受众解决实际健康问题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讲座资源的分享利用率还有待提高。
要规避“冲业绩”式健康科普讲座的弊端,就要了解受众对健康科普的真实需求,让讲座真正发挥作用。
一方面,提升健康科普讲座的“链接力”。科普讲座线上线下各有优势:线上讲座借助新媒体工具,实时便捷、覆盖面广;线下讲座中面对面的人际沟通、感官交流、思想碰撞,有助于关照受众身心、促进说服和改变。不论是采取线上线下何种方式举办讲座,从需求调研、选择主题到内容制作、互动设计都要做到心中有“人”,了解人的健康问题、生活习惯、文化环境、心理特点和观念误区等,打造讲座与公众心心相印的“链接力”,进而有效提升科普讲座吸引力、影响力和说服力。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全媒体信息分发机制。“冲业绩”式讲座是专家、课程等资源在时空、对象上的错置。讲座早已不局限于“台上讲、台下坐”,还可以线下办、线上看,实现实时直播、全程转播、互动交流、自由回放,打破时空局限。优秀课程内容还可以剪辑、编辑成视频短片在新媒体平台传播,更广泛辐射、传送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成为当前健康传播工作面临的紧迫课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健康科普讲座形式也应与时俱进,可以通过现场健康茶叙活动、线上健康“云讲堂”、虚拟现实体验等方式呈现。未来要避免对科普讲座形式的狭隘界定,主动扩大健康科普讲座考核的内涵和外延,激发基层创新健康科普形式的积极性。
审校:冯瑶
责编:王春丽
“这样生活更健康”,是2025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的一道命题作文。对于这样一个浸润生活温度的话题,相信孩子们都能有话可说。
内容来源:《学习与研究》2025年第5期 作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提升中药质量 促进产业发展 更好服务人民健康和中国式现代化余艳
商业健康险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目前,我国商业健
“癌症患者重获新生”“百草能治千种病”“当天见效不复发”……近日,被国家严厉打击的“神医”“神药”非法广告,竟然被印刷成报刊样式,伪装成正规报道并以免费赠阅的方式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