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传播社 健康中国传播社
首页 > 时讯 > 资讯

技术、管理、分级 大医院诊疗服务增量从这儿来

作者:编辑部

时间:2024-06-19 17:08:14 来源:《健康报》

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如何因地制宜、有重点、见实效地推进?具体到北京等优质医疗资源富集地、全国各地患者就医集中区,要如何进一步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近日,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改善医疗服务专题媒体沟通会上,上述问题被反复提及。其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挖掘效能,最受关注。围绕这些问题,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和一些三级甲等医院管理者介绍了近年来推出的多项创新举措、改革政策。


首先要向革新技术创增量。“近年来,我们持续探索互联网﹢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下称“北医三院”)院长付卫介绍,该院通过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用技术革新来创造增量。付卫表示,北医三院互联网医院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不断增强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据他介绍,北医三院互联网医院于2022年首次实现医、药、护、技多角色上线,患者可享受全方位的线上医疗服务。他表示,目前互联网医院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梳理服务流程,提升智慧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效能。


实际上,北医三院的做法并非个例。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处长陆珊介绍,北京市多家大医院都在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全市已建成互联网医院73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有252家。2024年1至5月,全市互联网总诊疗量达64.8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9.9%。“全国更多患者因此享受到了‘指尖上’的优质医疗服务。”陆珊说。


其次,是向优化管理扩增量。“我们依托心血管内科、外科的专科力量,医疗、医技、护理、管理团队协同联动、紧密配合,自2023年6月起推出心血管介入日间诊疗专项。在确保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多项手术可以实现从患者入院、手术到出院全过程在24小时内完成。”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表示。


据悉,通过优化管理扩充优质诊疗增量,在北京市不是个别行为,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陆珊表示,在全市范围内,优化门诊服务正在全面铺开。“二、三级医院错时开设黄昏门诊、夜间门诊、周末门诊,扩大号源以及重点科室号源的供应数量,增加就诊可选择时间,方便患者下班后就诊。”陆珊介绍,目前北京市12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黄昏、夜间门诊,日均服务量达1.6万人次;23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日均服务量达21.1万人次。此外,北京市还全面推进检验检查报告和医疗影像线上查询和结果互认等工作,对181项医学检验项目、300项医学影像检查项目实现全市范围内医疗机构间互认,并逐步推进检验检查结果在医生工作站实现线上共享调阅。在陆珊看来,减少甚至杜绝不必要的重复,就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最后,通过分级诊疗出增量。“我们建立完善基层预约转诊平台,统一预约转诊号池,全市医联体内95家三级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为基层预留30%的号源,其中专家号源不少于50%。全市20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可通过该平台上转患者。”陆珊说,考虑到北京的大医院要承担相当一部分外地患者诊疗任务,22家市属医院在常规放号周期2周前,还会按比例为外地来京患者、诊间预约患者预留号源,此后再将门诊预约号源通过基层预约转诊平台向各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放。


为保障分级诊疗推进顺利、转诊规范顺畅,北京市已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成员单位有600余家,全市各区基本实现医联体二、三级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陆珊称之为“横向到边”。同时,建成16类专科122个市级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包括相关专科的220家二、三级医院,即“纵向到底”。在此基础上,北京市通过制定医联体转诊规范、七类慢病双向转诊标准,进一步明确医联体内双向转诊要求和具体病种的转诊指征,规范医联体转诊行为,促进上下联动。


据介绍,2024年1至4月,北京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下转患者53.9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39.8%;全市社区卫生机构向上级医院转诊患者34.2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9.2%。

审校:买佳豪

责编:王春丽

【版权提示】健康中国传播社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jkzgcbs@163.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标签:健康中国诊疗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