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传播社 健康中国传播社
首页 > 时讯 > 资讯

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特刊|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作者:编辑部

时间:2024-12-31 23:15:01 来源:健康报

在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健康报推出特刊,采访各省份卫生健康委负责人,报道各省份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践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使命,不断开创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探索实践和未来展望。

5.jpg

image.png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一个有着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如何以实际行动为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增砖添瓦?各地对此有着深刻思考,拿出了务实举措。


预防为主落在实事上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预防为主是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对公众而言,预防为主只有落实为一项项举措、一件件实事,才能真实可感。


“预防能够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减轻疾病的经济负担。”围绕“更精准更有效地防”,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表示,上海市根据传染病防控需要和市民健康需求,综合运用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通过采取建立智慧化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医防协同、推进疫苗接种、加强个人防护、改善环境卫生、普及健康教育、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多维度措施,构建起一个全面、高效的公共卫生防护网,从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造成的影响,保护人民健康。


闻大翔介绍,具体来看,在持续优化免疫策略方面,上海市将2剂次水痘疫苗等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及时调整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免疫程序。在积极探索建立儿童青少年健康整合型服务模式方面,上海市加强对学生近视、心理健康问题等的预防和干预工作,为在校儿童和学生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浩表示,随着疾控体系改革持续纵深推进,甘肃省疾控体系定位更加明确,疾控和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更加清晰,医防协同融合工作全面铺开,疾控工作新效能得到全面激发。甘肃省坚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推进国家级医防协同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推进“防、治、康、管、保”全面融合。


张浩介绍,在机构职能设置方面,甘肃省强化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协同,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和网络。同时,坚持将预防关口前移,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


为健全公卫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稳定基层疾控队伍。


“人才是实现疾控事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有一支平急结合、专业化、复合型、高水平的疾控人才队伍。”张浩介绍,甘肃省从加强疾控专业人才配备、强化疾控人才队伍培训、完善疾控专业人才使用和评价体系、提升人才激励保障水平等多方面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疾控系统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其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疫情的处置能力。”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张险峰表示,近年来,公共卫生人才队伍虽然有所壮大,但仍存在基层疾控机构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才断层明显、专业力量薄弱等问题。疾控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将人才工作视为一项战略性工作。


人才队伍如何建设、建得好不好,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张险峰介绍,湖北省健全疾控人才队伍教育培训体系,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基层疾控机构开展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完善符合疾控人才队伍特点的薪酬保障和激励制度。同时,加强疾控科研能力建设,聚焦公共卫生领域的关键问题、重大需求及攻关任务进行前瞻性、针对性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是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完善治理体系和增强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具体行动。”张险峰介绍,湖北省建成以湖北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为基础、省市县三级监测预警中心为骨干、病原学检测机构和社区为哨点、智慧化监测预警分析模型和多领域专家会商分析为手段,多部门共建共享的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立体式工作体系。


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栩冬看来,传染病监测预警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防范化解疫情风险的前提和关键,是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是保障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王栩冬介绍,在监测网络方面,天津市持续健全病例、综合征、病原、疫情、病媒等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及网络实验室以区为单位实现全覆盖,具备48小时内快速鉴定130种病原的能力。在评估预警方面,天津市组建市级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专家组,建立“日监测、周分析”常态研判与跨部门多维会商机制。


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对于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至关重要。王栩冬介绍,天津市建强“国家队”龙头,通过科学设计、严格遴选,建成6个中队建制、共150人的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防控队实现车载化、信息化、集成化和自我保障化。同时,天津市夯实“小分队”基础,完成16支、共140人的县级基层传染病应急处置小分队建设,从源头提高队伍建设规范性。


image.png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以“瑰宝”“钥匙”为喻,深刻阐述了中医药的重要价值,对新时代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高度重视、殷切关心。如何让传承千年的中华“本草”充满生机,让弥足珍贵的民族瑰宝焕新闪耀?多省份卫生健康系统“掌舵人”有着深刻思考——


更尊重规律 更注重特色


“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说出了中医药界多年来的心声。


“在现代社会,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模式滞后、管理模式僵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在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波看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医药事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张波介绍,山西省在省带县、县带乡的基础上探索省乡联动,切实提升基层人员中医药技术水平,2200余名基层中医师、2万余名乡村医生从相关培训中直接获益。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具体举措。”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侯红介绍,河南省全面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发展特点的管理体系、评价体系、标准体系。如,成立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河南省中医药条例》,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在全国率先建立符合中医医师执业特点的管理制度,首创符合中医特色、规范中医医院基础管理的“双核心指标”体系,完善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设置标准和管理举措,有效保障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技术再升级 产业更现代


“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与产业化是关键因素。”张波认为,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方面,要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理;加强中医药的临床研究,通过严格开展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为中医药的疗效提供科学依据。在产业化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中医药产业链,并提高中医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利群表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步伐,一方面要加大中医药科研投入,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化体系,推动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各环节规范化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坚持中西医并重,意味着在医疗实践中既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中的独特优势,也要注重借鉴西医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形成互补互促的良好格局。


守中医之正 创时代之新


“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调研时的重要讲话,为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指明了道路。


“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就是要借助现代科学方法挖掘中医药学的精华部分,进一步提升人类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丰富诊疗手段。”侯红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河南省坚持以科研为牵引,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努力构建新型研发体系,持续完善中医药科研架构,取得显著成效。


“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效,是我们的时代使命。”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谭颖说,近年来,江苏省坚持传承与创新双轮驱动,全力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高地。


“我们充分发挥江苏省中医流派众多这一优势,成立省中医流派研究院,全面加强对地方中医流派文献资料、学术思想、诊疗经验、技术方法的整理挖掘和传承研究。”谭颖介绍,江苏省还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完善中医药创新体制机制。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谭颖说,要珍视这个“宝”,用好这个“宝”,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劲动能。


文化润人心 康养润民生


“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让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现坤印象深刻。


“河北省是中医药文化大省,历史底蕴深厚,学术流派纷呈。”王现坤介绍,近年来,河北省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出台政策推动建设以扁鹊文化为核心、融合燕赵医家流派的河北中医药文化体系。“下一步,我省将推出更多群众身边的中医药文化活动和优质中医药文化产品,掀起全社会爱中医、学中医、懂中医的热潮。”王现坤说。


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文化积淀深厚的省份,广东省在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亮点多、规模大、规划强。刘利群说,广东省将持续擦亮中医药文化名片,以中医药文化建设驱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对健康的理解不能只限于生理方面,心理健康同样重要。”“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促进全社会关注健康、重视健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2024年,各地卫生健康系统坚持健康优先、关口前移,切实完善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让健康理念持续深入人心。


给予心灵呵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精神卫生工作在健康领域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指导具体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浩深有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心理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工作要求。”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立新表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个体的幸福安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山东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全省136个县(市、区)实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100%的精神专科医院设置了心理门诊,4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了精神(心理)门诊。通过组建心理健康服务专家指导组,成立心理健康服务团队,设置心理专员,建立起市、县、乡三级“三专”服务模式。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陈艳兰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要在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制度体系、搭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打造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强化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等方面下功夫。陈艳兰介绍,近年来,辽宁省建立起省委政法委和省卫生健康委“双牵头”、各部门联合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共建机制,基本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精神专科疾病诊疗体系,全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放床位36174张,达到8.61张/万人。


培育正确健康观


“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需要针对健康主要影响因素、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推进‘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现坤表示,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将切实发挥好牵头部门作用,组织各地各医疗机构在加大科普产品供给、规范健康科普传播、动员全社会参与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用群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开展科普宣传,让卫生健康政策惠及群众,让权威健康知识走近群众。


张浩认为,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石,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他介绍,甘肃省提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30项行动”,着力让全社会、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大卫生、大健康”和健康促进的工作中来。该省开展健康科普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镇、进家庭“六进”活动,加大健康知识和技能普及力度。据监测分析,今年,该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40%。


张浩表示,下一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将开展更多接地气、冒热气、有新气、聚人气的健康科普和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健康科普宣传的影响力,为群众提供稳稳的“医靠”。


吉林省建成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支撑,以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为延伸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该省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计划,在各市(州)建立健康技能培训基地,结合重点人群的职业特点,开展以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健康技能为重点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


近年来,山东省持续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2023年,山东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3.13%,实现连续12年提升。“下一步,山东省将加快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确保2024—2027年平均每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不少于2个百分点。”马立新说。


赋予爱国卫生运动新生命


“新时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预防为主,创新爱国卫生运动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赋予了爱国卫生运动新的时代内涵。


在张浩看来,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民参与。他介绍,近年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级16个部门初步建立医校联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与健康评估联席会商机制,协同推进全域开展卫生创建,卫生城镇覆盖率持续提升。甘肃省以持续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加快推进健康细胞建设,培育一批健康城镇建设样板,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


河北省在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王现坤介绍,河北省持续加强各级爱国卫生组织体系建设,推动5个市颁布实施爱国卫生条例;积极推行学校“健康副校长”机制、公共场所“健康经理”责任制,推进健康细胞建设进机关、企业、学校、医院、乡村、家庭,社会健康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加速形成。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改善人居环境、普及健康知识、建设健康细胞等为重点,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取得新成效,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河北力量。”王现坤表示。


image.png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和关爱医务工作者,为他们创造良好工作环境,让广大医务工作者安心、放心、舒心从事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广大医务工作者要精心钻研业务,加强医德修养,为人民群众解除病患多作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切。关心关爱医务工作者,调动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积极性,多省份卫生健康委负责人深有感悟。


让“关心关爱”可知可感


“广大医务人员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力军,要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让“关心关爱医务工作者”更加具象,也让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栩冬牢记在心。近年来,天津市“协同撬动职称、薪酬、编制、项目、评优五大杠杆”的工作举措,正是对此的回应。


“以职称杠杆为例,我们持续深化卫生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临床医生执业能力评价指标,突出临床经验和技术能力,构建符合卫生健康行业人才发展特点的分类评价制度。”王栩冬说,职称改革实施3年以来,天津市参加高级职称资格考试人员逐年增加,2024年同比增加12%;部分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从事基层卫生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优秀人才顺利晋升高级职称,职称评价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日益显现。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龚建平介绍,江西省强化公立医院“国考”结果运用,分类核定固定薪酬,注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激励医务人员担当作为、履职尽责。截至2023年底,医务人员的固定收入占比逐年提高,人员收入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重达到38.5%。


“我们以县、市、区为单位,每5年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通过建立‘编制池’‘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等方式,实现县域卫生人才一体化配备和管理,寻求医务人员配置最优解。”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徐斌说,四川省麻醉、重症、病理、中医等专业的医师占比近5年整体呈上升趋势,每百张病床药师人数增加到3.97人,医师日均工作负担下降到2.82床/日,全省医护比达到了1∶0.6。


让青年医务工作者有所为


2020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时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近年来,各省份卫生健康委搭建人才成长“快速路”,创造进修条件,打通上升通道,助力青年医务工作者强本领、精医务,为给人民群众解除病痛多作贡献。


天津市通过争取人才项目,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王栩冬介绍,天津市先后评选100名“天津名医”、20名“海河医学学者”、100名“津门医学英才”和200名“青年医学新锐”,同时每年遴选100名优秀青年医学人才,按照“一人一策”的方式助力成长。天津市高端专家、中坚力量、青年人才培养链条基本形成。


江西省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拓宽事业发展空间。“我们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内容,基于临床数据开展卫生人才能力评价,鼓励引导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防病治病一线。”龚建平说,江西省还分批选取14家公立医院开展人员总量管理试点,指导部分设区市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落实备案与实名制人员同等待遇,打通医务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四川省深化本土人才培育行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等民族地区在我们的支持下,与医学院校合作,在招生录取、医学生返乡就业等方面给予倾斜和引导。”徐斌说,四川省还支持乡村医生报考本科、高职(专科)院校,参加成人教育,构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良性循环体系。


让医患“双向奔赴”


“我国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人民提供最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奋力前行。


“实现医患‘双向奔赴’,是调动好、发挥好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关键一环。”龚建平介绍,江西省出台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管理规范等12项规范制度,通过采取“码”上投诉马上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一次挂号管三天”等多项措施,提高群众就医效率,并为医生看诊提供更顺畅、高效的环境。江西省还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实现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地方立法,推进医疗纠纷一体化处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江苏时代楷模’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佑工程’团队等优秀医务工作者典型事迹广泛流传。‘百名医德之星、十大医德标兵’‘江苏好医生、江苏好护士’等推选活动,已在江苏省开展多年。我们还在全系统开展‘做维护核心的忠诚卫士、做守护群众的健康卫士’主题实践活动,号召广大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谭颖说。


“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钟东波表示,北京市2025年将推进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强化医防融合,实现有需求的“老老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完善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全市村卫生室与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一体化管理率达到70%以上,推动退休医学专家、中医博士生等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

image.png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卫生健康领域的生动阐释。围绕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多省份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人系统总结工作经验与成效,以开放凝聚合作之力,共同为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抓准“结合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援外医疗队队员牢记党和祖国的重托,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受援国人民服务,促进了受援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仁元表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援外医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发展起来的浙江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浙江省将发挥开放基因、创新氛围、文化底蕴、经济活力优势,着重做好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两个结合”。


一是与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工作期间为浙江省发展作出了“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卫生健康是浙江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域,浙江省援外医疗工作将继续积极践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以医疗服务与技术帮扶相融合、外方“请进来”与中方“走出去”相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和传统医药文化相配合、长期医疗队与短期专家组相组合的“四合”路径,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援外医疗模式。


二是与援外医疗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自1968年起,浙江省先后承担向非洲国家马里、中非和纳米比亚派遣医疗队的使命,累计派出队员1280人次,服务患者1270万人次。这些优异的历史成绩为新时代援外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遴选机制,确保组建工作作风优、综合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援外医疗团队;优化保障机制,完善管理体系,做好对援外医疗队员的关心关爱和服务保障;创新援助方式,深化合作内涵,高质量完成各类项目建设,不断扩大中国援外医疗品牌影响力。


“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广东因地制宜推动援外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利群看来,广东省援外医疗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在于统筹协调省内优势医疗资源,以重点专科、相对固定专家团队精准匹配受援医院需求,打造立得住、叫得响、有特色的广东援外医疗品牌。


援外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突出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刘利群表示,广东省卫生健康系统始终以受援国需求为导向,结合广东省实际和专科优势,深化对口医院合作,立足重点专科开展技术帮扶;以中国专家、中国技术带动“中国制造”出海,扩大国内优质医疗器械、设备在受援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硬实力造福当地百姓。同时,鼓励医疗队员积极参与受援国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交流、互学互鉴,分享中国在中医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以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从“输血”到“造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方愿一如既往地推动中非卫生合作,继续开展好医疗队派遣、白内障手术“光明行”等惠及民生的卫生项目,深化妇幼保健、卫生人才培训等领域合作。


作为我国最早参与援外医疗工作的省份之一,上海市在中非卫生合作进程中走在前列。自2005年起,上海市财政每年给予援外医疗工作专项预算,开创了地方财政直接出资支持国家援外医疗工作的先例。近年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积极开展“小而美”民心工程,于2015—2016年派遣两批眼科专家组赴摩洛哥开展“光明行”眼科义诊。


2025年是上海市派遣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50周年。将于2025年揭牌的中摩中医中心,计划以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穆罕默迪亚分队为基础,建成集医疗、培训、教育、科研于一体的北非地区中医中心。


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是多省份深化中非卫生合作的关键词。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同柱介绍,安徽省确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苏丹朱巴教学医院建立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在传染病专科领域不断深化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对口医院合作机制项目已完成价值约为300万元的药械物资捐赠,建成中南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和微生物实验室,开展“线上﹢线下”专题讲座71场,培训当地医务人员1445人次。


“为帮助非洲培养更多专科医生,安徽省推动建成南苏丹首个医联体试点项目——朱巴教学医院和朱巴大学医疗联合体。”刘同柱介绍,自2024年5月起,中国医疗队临床及检验专业10名医生轮班参与该校医院门诊工作,与医务室职工开展业务交流,多渠道为当地医务人员争取中短期来华进修机会。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引导北京市在中非卫生健康合作领域不仅要关注疾病治疗,更要注重提升受援国整体医疗卫生水平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水平,促进全球卫生服务公平可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钟东波介绍,2014年,西非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暴发埃博拉疫情,北京市派出的第23批、24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坚守在疫区,开展了大量工作。第24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与北京市派出的6批共12人次的公共卫生专家密切配合,全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培训和科研活动,累计为几内亚培训近1700名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服务人员。


针对几内亚在埃博拉疫情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北京市实施多项中几友好医院对口合作项目,将中几友好医院打造成几内亚乃至西非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医学中心。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向几内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12个国家和地区派出57批医疗队、1063名医疗队员,诊疗患者约83万人次,实施手术约20.9万台。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刘俊彩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将加强政策和公共卫生需求调研,促进对口医院合作项目升级,在探索公共卫生援助新路径、拓展援外医疗工作新内涵、促进中几两国医务人员交流互鉴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推动中非卫生合作走深走实,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责编:宋逸晨

来源:健康报

【版权提示】健康中国传播社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jkzgcbs@163.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标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