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传播社 健康中国传播社
首页 > 直播 > 图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杨韬

时间:2021-09-29 17:02:52 来源:中国网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定于9月29日(周三)下午3:00召开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将出席,介绍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46-2021-09-29-15-17-04.jpg


中新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上海卫健委的邬惊雷主任,近期国内多地出现疫情,目前有41个中高风险地区,我们即将迎来国庆黄金周,上海又要举办第四届进博会,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持续做好疫情防控,你们有哪些考虑呢?谢谢。


邬惊雷:


谢谢,您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其实是整个疫情处置的核心和基础。特别是通过快速规范精准的流调,可以在第一时间对病例、可疑人员落实管控措施。这样可以控制疫情的播散,可以尽可能的降低疫情对城市运行的影响。从我们的工作来讲,我们觉得从数量上也好、从质量上也好,要非常重视流调队伍的建设。从上海来讲,目前我们已经有常备的3000多名流调队员,同时他们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流调工作,我们主要注重三点:


一是快速。在整个流调中,落实“四早”是关键的一步,所以我们强调2小时以内流调队员到达现场,4小时完成核心的流调信心,24小时要查清病例所有的工作场所、居住场所、行动轨迹以及家庭成员、相关人员的情况,这是所谓的2+4+24小时。通过这样一些工作努力做到一查到底、一清二楚,对他的轨迹,应调查的尽调查,对相关的人员,应管理的尽管理,对相关的场所,应该消毒的要尽量消毒。


二是细致。在工作当中,我们体会有五个细。1.任务分工要细,一旦病例发现以后,我们不是串联的管理,在流调当中对病例、密接者,对他相关的场所或者人员,比如网约车等等,大家注意到,上海曾经有一个网约车涉及到一千多人,我们是分组来做,并联的来做,这样分工比较细。2.调查的内容要比较细,也就是说,对病例的活动场所,他所接触的人员,以及他和接触人员各自的防护情况怎么样,这个调查一定要清。3.进展的汇总要细。我刚刚提到第一个黄金24小时之内,我们一般是每小时汇集一次流调工作的情况,这样处理就比较及时。4.溯源的分析要细,因为我们在疫情一开始,启动疫情处置的同时,我们就注意开展溯源的调查,从流调、环境的检测、病毒全基因的测序等工作来同步进行。5.管控措施一定要细。第一时间精准锁定的风险人员一定要分类落实不同的管控措施,这样的话才会有效。


三是协同。我刚刚提到了,我们在市区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统一指导下,在流调过程中特别注意和公安、通信、民政、大数据中心和交通部门等单位合作,通过这些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对这些病例,密接或者次密,所涉及场所的追踪、人员的追踪,对提升我们的流调质量,通过数据的分析,流调质量会特别有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疾控的专家组和医疗组会同步到达疫情发生的区域,一起帮助我们汇总这些流调的信息,划定管控区域和制定管控措施。


在流调过程中,我们在具体工作中一般会划3个防控圈。第一个防控圈是密接者,第二个防控圈是密接的密接者,第三个防控圈是所有病例轨迹和场所当中所涉及的所有风险人员。对这三个圈层,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落实管控,开展相应的核酸检测,同时对密接和次密以外的风险人员进行现场评估,努力做到居民楼“一楼一策”,对管控区域是“一个区域一策”,来做好精准的管控工作,这样的话,从我们目前的实践工作来看,即便有新的病例难免后续会出来,但基本上都在这样的管控范围内,使疫情外溢的风险能够大大降低。所以我们觉得,精准的流调以及与之相配合的管控措施和及时的核酸筛查是非常重要的。谢谢。


经济日报社记者:


我的问题想提给邬惊雷主任,我们知道上海几次本土疫情发生之后,虽然后续都有病例发生,但是仍然在管控范围之内。邬主任能不能介绍一下,咱们怎么样通过流调锁定病例,控制住疫情的?


韩敬华: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国庆黄金周是传统的旅游旺季,公众出行需求较为旺盛。据预测分析,假期客流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从时间分布来看,首日将出现客流高峰,节中客流有所下降,较为平缓,最后两日人员将集中返程。二是从空间分布来看,预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中心城市出发和到达量都比较大,客流集散压力大。三是从出行需求看,国内旅游仍然是交通出行的热点,跨省旅游热门的目的地主要以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为主。


假日期间,我们将坚持底线思维,细化实化举措,做到优服务、保畅通、促安全,全力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一是强化运输组织保障。指导各地完善运输组织方案,强化旅游景区、客运场站等重点区域的运力投放,做好与铁路、民航的衔接,加强城市客运重点线路动态监测和运力调度,切实提高疏运能力,避免客流聚集。积极开展电子客票、定制客运服务,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特别是针对假期农村地区旅游探亲、秋收农忙等需求叠加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密农村客运班线服务频次,提供包车服务,保障农村地区群众出行需求。


二是优化路网运行服务。落实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加强公路养护巡查,路网运行监测和出行信息的发布,强化收费站通道管理,提升异常情况的处置能力,保障路网畅通。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引导,切实做好停车、如厕、加油、充电等基础服务保障,服务公众欢乐祥和过节。


三是加强安全应急保障。严格落实客运场站源头安检,加强客运车船安全监管,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提升安全水平。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密切关注恶劣天气预警,督促经营者做好防范应对,一旦发生极端情况,及时采取停运措施,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安全。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国庆长假就要到了,今年的客流有什么特点?对于公路水路的运输保障工作,交通运输部有哪些部署和安排?谢谢。


崔钢:


感谢你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国庆假期即将来临,大家实际上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很多群众目前都有了出行的打算和安排,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会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结合当前全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也总结借鉴以往假期防控的经验和做法,假期出行时,提醒大家特别要关注两点:


首先,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尽量减少非必要的出行。如果有出行计划,要了解目的地当地的疫情情况,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要做好个人的健康监测,如果出行前发现有干咳、发热等可疑的症状,应该及时取消出行计划,并尽快就医。在出行过程中,如果发生类似这样的症状,要尽快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同时,我们也强调,入境口岸、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等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要避免跨区域旅游。


其次,做好个人旅行过程中的防护。乘坐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大家要错时错峰出行,尽量避免前往人员集中的密集场所。按照相关的防控要求,比如保持社交距离,旅行过程中要佩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等。入住宾馆时,要注意通风换气,大家要严格遵守旅游地目的地的疫情防控要求,一旦目的地出现疫情或被列为中高风险地区,一定要服从地方政府的防疫安排。我们也会继续指导各地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坚持问题导向,会同各相关部门采取更加严格、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旅游从业人员、旅客、景区等多方面入手,严格做好旅游各环节的疫情防控管理。强化运输组织保障和路网运行服务,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也希望大家在外出旅行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并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共同创造和谐、健康、安全的旅游环境。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国庆假期即将到来,不少民众都在规划假期外出旅游。请问国庆假期应该如何加强防控,对于假期出游出行的个人有什么提醒和建议?谢谢。


崔钢:


谢谢你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疫情防控实践证明,对入境人员采取集中隔离的措施,对于我国防止疫情由境外输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加强隔离点的管理,规范落实集中隔离措施一直以来都是疫情防控重中之重的工作。各地要持续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做到“标准严”。要对现有集中隔离点的位置、内部布局、设施等进行风险评估,合格后方能起用,坚决防止交叉感染。


二是要做到“数量足”。10月底前,我们要求各地,按照每万人口不少于20间的标准,改造一批符合要求的集中隔离场所,建立备用集中隔离点清单,确保选址合理、硬件设施符合防控要求,避免出现“小、散、乱”的情况。


三是要做到“平急结合”。疫情发生后,分批及时启用备用集中隔离点,对入境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特别是输入病例较多的口岸城市,采取建设入境人员隔离医学观察“健康驿站”等做法,按照平急结合原则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设大型专用隔离场所。


四是要做到“规范管理”。强化集中隔离点公共区域的通风和消毒设施,隔离场所产生的垃圾以及工作人员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等要做好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对于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严格落实登记造册、培训上岗、集中居住、闭环管理和高频次的核酸检测等各项措施,督促做好个人防护。坚决做到应隔尽隔,规范隔离。总之,把隔离点的各项管理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全力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近期我国病例主要来源于境外输入,集中隔离点隔离的都是高风险人群,所以也是一个高风险的集中点。请问未来打算怎样强化隔离点的管理工作?谢谢。


侯振刚: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就像你所说,安全是旅游的底线,没有安全也就没有我们健康的旅游。旅游安全工作与我前面讲的疫情防控工作一样,都是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底线思维来部署安排的。具体的措施来讲,包括企业主体方面、部门监管方面和游客个人方面。


一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要求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对旅游产品和线路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在供应商的选择上要审查资质,并且特别要审查旅游包车车辆和驾驶人的资质,签订规范的租车协议。导游在出行过程中也要加强各方面的提醒,特别是加强在乘车时对乘客系好安全带的提醒。要求旅游景区加强火源管控,特别是户外的旅游景区,要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做好防火的安全工作。对景区内的索道、缆车、大型游乐设施要加强安全检查,达不到要求的,坚决停止运营或使用。要求星级饭店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加强对消防设施、燃气电气设备、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二是加强部门联动监管。大家都知道,旅游的产业链很长,关联的部门也很多,“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关联了很多部门的监管,所以文化和旅游部门除了自身加强检查和监督之外,也加强与公安、交通、应急、卫健等部门的联动,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加强市场检查,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同时,要求各地要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处置,保证游客的安全。


三是加大对游客的提示引导。我们通过网站、新媒体、景区LED屏、景区广播以及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旅游安全提示,强化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比如:切勿进入未开发、未开放的区域旅游;谨慎参加户外探险活动;在打卡网红景点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遵守法律法规等等。希望游客朋友们多关注这些提示,切实加强安全防范。


同时,借这个机会,我也呼吁广大游客要做文明旅游的践行者。在外游玩时,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要爱护生态环境,做好垃圾分类;要保护文物古迹,不要乱刻乱画;要践行“光盘行动”,避免餐饮浪费。最后,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的国庆假期。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旅游安全是全社会都关心的问题,请问文化和旅游部将采取哪些措施让游客在国庆期间实现出游安全?谢谢。


韩敬华: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进口冷链食品一直以来都是“外防输入”的重点对象。交通运输部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及时修订印发冷链物流相关防疫指南,从紧从严做好进口冷链物流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高风险岗位人员的封闭管理。对进口冷链食品货物直接接触的装卸、搬运、保洁等高风险岗位人员及时完成疫苗接种,保持人员相对固定并登记造册,实行闭环或者封闭管理。采取一定工作周期的轮班制,工作期间集中住宿、封闭管理,从严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场所与居住地之间点对点转运,避免工作期间与家庭成员和社区普通人群接触。


二是加强一线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对水运口岸等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装卸、搬运和保洁等高风险岗位人员,每隔1天核酸检测1次;对其他一线作业人员1周核酸检测2次,且间隔2天以上。加强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实行每日健康监测零报告制度。


三是强化作业环境的清洁消毒。对使用过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实行集中收集处置,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实行统一收集并规范消毒处理。对作业区域垃圾盛装容器定期清洁、消毒,接送员工的车辆实行每趟次清洁、消毒。同时,配合相关单位做好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生活垃圾等物品的收集、处置和无害化处理。


四是严格冷链货物信息查验登记。督促冷链物流企业严格查验进口冷链食品海关报关单据及检验检疫证明,如实登记装运货物信息、车船信息、司乘人员船员信息、装卸货物信息和收货人信息等内容,不得承运无法提供进货来源的进口冷链食品。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


马上要进入到秋冬季节,我国的疫情防控压力在持续增大。请问交通运输部门将如何做好进口冷链的物流疫情防控工作?谢谢。


崔钢:


谢谢你的问题。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持续的发展,新冠病毒加速变异传播,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仍然较高。近期,多地发生的由境外输入引发本土聚集性疫情就充分说明,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新冠病毒疫苗对于预防感染、预防再传播,特别是对于预防重症和死亡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效果。开展加强免疫,对于保护易感人群、有效遏制疫情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加强免疫,前期我们已经组织专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刚才王华庆首席也跟大家介绍了相关的情况,比如根据灭活疫苗两剂次免疫后6个月加强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研究,专家建议,首先针对已经接种过灭活疫苗的机场、口岸、边检、医院、疾控等工作人员,以及60岁以上的其他重点人群开展加强免疫。其他技术路线的加强免疫策略目前也在抓紧研究。根据专家的研究和论证的结果,结合疫情防控的需要,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制定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实施的措施,并将指导各地组织实施好加强免疫的工作。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先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已经为我们介绍了加强免疫的最新研究进展。我想请问,在全国范围内的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接种有何工作部署与安排?谢谢。


邬惊雷:


主要是四个方面做好疫情防控:


一是要科学防控。加强疫情的研判和风险预警。从整个疫情防控到现在,我们始终把科学防疫放在突出的位置,特别是注重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组建了由66位专家组成的市级疾控和医疗专家组,定期组织开展疫情的研判分析,交流工作当中应该注意什么,以及其他的防控经验应该如何借鉴,使专家组能够发挥好参谋咨询的作用。同时我刚刚也提到了,在具体疫情防控当中,专家组始终是在第一线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使我们的防控能够更加精准高效。


二是从上海这样一个城市来讲,很重要的就是,加强口岸疫情防控的联防联控。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和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机制,通过落实多层次的联防联控机制来加强口岸的防控。第一个是特别注重央地的联防联控,在防境外输入方面,像海关、边检、民航、海事等这些中央在沪的管理机构,我们密切配合,做好工作。对入境的人员实施全程管控,强化涉疫大数据排查分析和精准推送,形成对入境人员管理的闭环。第二个是发挥好长三角地区的联防联控工作,特别感谢长三角兄弟省对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在整个防控当中形成了“一盘棋”。我们对入境的目的地为苏浙皖三省的入境人员,实行“3+11”的隔离转运措施,就是说他们在上海集中隔离3天以后,闭环转运到当地,这样也减缓了上海的压力。第三个是上海本地的市和区之间,区和区之间,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联防联控。比如我们在入境人员管理方面,入境以后要进行集中隔离,16个区在机场派驻工作组,每个区有专用的车辆、人员,把入境的旅客从机场转运至各个区的隔离点,形成入境来沪人员从落地到隔离、从舱门到家门的全程闭环管理。


三是坚持从严从紧,加强隔离场所管控。对入境人员,我们实施14天隔离观察+7天社区健康监测。在隔离观察和社区健康监测期间,我们一共实施6次核酸检测,对研判为重点关注对象的,我们会再增加核酸检测的频次。在集中隔离点的管理上,不断强化人防技防措施,确保闭环管理落到实处。


四是强调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大力度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我们体会,上海经历过几波疫情,在这个过程中,疫苗接种对阻断传播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截止到昨天为止,上海已经累计接种4155.65万剂,已经有2058.04万人完成了全程接种,占本市12岁以上常住人口的90.2%。18岁以上的我们已经完成了2027.81万人的全程接种,占本市18岁以上常住人口的91.8%。我们还会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持续做好不同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谢谢。


邬惊雷:


谢谢。上海境外输入的病例一直数量很多,在全国省级城市当中是最多的。上海8月份有3起本土疫情,也和口岸相关,我们的压力一直非常大。因为上海是一个超大的城市,人口基数多,人口流量也大,而且相对地域比较狭小。另外,上海整个疫情防控工作还有一个很大的压力,就是每天入境的航班、入境的人员大概占全国1/3以上。我们航空的货运量大概占到全国的40-50%左右,接近1/2。上海是港口城市,我们的集装箱也是位列全球第一。所以,“外防输入”压力确实非常大。


我们觉得,“外防输入”的过程中,对人、物、环境应该开展同步的防控工作。从这一年多的工作情况来看,我们的体会是坚持“四早、五最”的原则,“四早”就是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五最”是我们考虑上海这个城市的特点,一定要在最低的层级去考虑,去发现问题,在最早的时间去处理问题,同时用相对最小的成本来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努力取得综合效益最佳。


东方卫视记者:


我们关注到,上海报告的境外输入病例已经超过了2200例,居全国之首,而且近期的几起本土疫情都与口岸有关,上海在“外防输入”方面的压力一直很大,请问上海在落实“外防输入”方面的具体举措有哪些,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邬惊雷:


第一,在早期就明确规范了应急处置的流程和一些具体要求。我们制定出台了上海市突发本地疫情应急处置的流程规范,这当中主要是强化应急处置的过程管理,我们把它分为“预警、响应、处置”三个阶段。预警阶段,特别注重早报告、早诊断。响应阶段主要是快速,快速响应和科学的研判。在处置阶段,主要是精准排摸,处置一定要果断。这当中,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协作,相互衔接非常紧密。


第二,从几次疫情的处理来看,科学精准和高效开展处置非常重要。我们一直强调市区联合,高效联动,我们每次出现疫情会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市分管领导和市防控办的同志以及相关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同时市区两级形成联合指挥部,以及不同的工作组,比如流调、疫情处置、隔离、新闻等等,靠前指挥,这个非常重要。上海市级疫情处置专家组是和我们防控办工作组同步到达现场,发挥专家现场指导和技术支撑作用。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卫健、公安、通信、大数据以及新闻宣传,还有问题发生的所在区和社区同志的联动是很关键的,因为这当中我们要做好患者的诊断和救治、流调的溯源、采样的检测组织、环境的消杀以及社区的管控,这些是需要大家一起来做的。疫情发生以后,第一个24小时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把它总结为第一个“黄金24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到“事不过夜”,所以才会这么快的向社会及时公布,打消公众的疑虑。在“事不过夜”的工作中,一旦发现可疑的病例,在初筛的过程中就做到四个同步,这在快速处理中非常重要。一个是同步启动流调工作,对病人、密接、密接的密接,还有风险人员开展流调。二是在过程中一定要同步启动管控人员的转运、集中隔离、核酸采样检测和社区风控、管控的工作,流调过程中确定一个密接、确定一个密接的密接,就及时转运,这是第二个同步。第三个同步,同步启动核酸筛查工作。大家也会注意到,我们新闻发布时会说采样多少、做好多少。第四个同步,是同步分析市民对我们这次疫情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步分析做好新闻发布的连夜准备工作,及时解疑释惑。这样社会也比较稳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关注就会更加理性,我们大概是这样来考虑这项工作,所以我们把“快”字看得非常重要。谢谢。


邬惊雷:


谢谢您一直关注我们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确实,从我们的工作体会来讲,“快”字是整个疫情防控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从上海的体会来讲,一是我们指挥体系的扁平化。上海其实已经有几起疫情情况的处理经验,我们市的主要领导基本是直接部署,分管领导基本是在一线指挥,其他的相关领导都会有协同,扁平化非常重要。二是上海从去年疫情到现在,市区两级的防控办公室始终处在联合办公的状态,一直处在激活的状态,这样一个状态确保了我们在突发疫情时能够快速的响应,能够高效的协同和有效的处置。从上海的工作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健康报记者:


这个问题提给上海市邬惊雷主任。我们注意到上海市发生疫情之后,总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密接者等摸排情况,以及确诊病例的行踪轨迹等情况,我们想请邬主任介绍一下,这么快的工作速度是怎么做到的?谢谢。


王华庆: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关于加强免疫问题,可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第一,从全球的角度来说,全球接种新冠疫苗的总剂次已经超过了60亿余次,我们国家已经超过了22亿剂次。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来看,疫苗在预防感染、减少发病方面,还是发挥了很大作用。其中也包括我们国家所开展的一些研究,前一段时间广东出现了疫情,而且是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的,广东的相关单位团队做了研究,可以看到疫苗保护新冠引起的肺炎的有效率达到了70%。我们也看到疫苗在预防重症、预防住院、预防死亡方面效果更显著。但是我们也看到疫苗接种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有一些人免疫力在下降,保护效果也在削弱。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疫苗研发专班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论证,相关企业也报告了加强免疫后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加强免疫,我们看到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也看到了中和抗体的快速增长或反弹。另外,加强免疫半年之后,虽然抗体水平也有下降,但依然高于两剂或一剂接种后的峰值。这些都提示,加强免疫之后会有较好的保护效果。还有的单位也做了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的相关研究,研究之后也看到不仅抗体水平增加,抗体谱也更广了,也意味着它对变异株会产生更好的保护作用。基于这些情况,我们在考虑加强免疫的问题,尤其是重点人群免疫的问题。


为此,专家建议,对重点人群,包括口岸、隔离场所,也包括定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还包括接触到病毒风险比较高的人群,建议开展加强免疫。有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人群,还有部分60岁以上的人群,也可以考虑加强免疫。对于出国学习工作交流的人员,尤其是去疫情持续传播国家的人员,感染的风险还存在,所以对这些人群也建议开展加强免疫。当然,目前我们只是对重点人群有这样的考虑,对于全人群是不是需要加强免疫,相关单位正在进行研究,而且要根据疫情形势综合研判。谢谢。


(责编:张扬)

【版权提示】健康中国传播社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jkzgcbs@163.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标签:全民健康国务院疫情防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