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传播社 健康中国传播社
首页 > 行动 > 地方

从嘉兴实践看健康城市建设

作者

时间:2022-11-10 10:13:30 来源:健康报


e6733b8dc36e5b64d1ba3d984e03f9f3.jpeg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委、市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全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2021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82.68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9.36%。嘉兴市获评2019—2020年“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入选首批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典型经验案例。


9月29日,全国爱卫办公布对全国地级行政区划的407个市(区)2021年度健康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共评选出30个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嘉兴市位列全国第一。


依托三个基础


有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创建的厚实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嘉兴市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2008年,嘉兴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2019年顺利通过复审;2018年,实现省级卫生镇全省首批全覆盖;2020年,成为全省首个省级卫生村全覆盖地市;2022年,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健康村“满堂红”地市;全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均达到100%。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爱国卫生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筑牢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2011年,嘉兴市提升爱卫办机构规格,爱卫办主任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设专职副主任。2022年,市爱卫会主任调整为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担任。嘉兴市一直注重发挥群众作用,大力倡导“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使广大市民成为建设健康城市的主体。


发挥城乡统筹均等化的优势。2004年,嘉兴市制定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18年来,嘉兴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路径,乡村环境更加秀美,生态指标持续改善,“健康细胞”工程全面落实,公共服务更加均衡。结合城乡一体化优势,嘉兴市强化卫生健康服务向镇村辐射延伸,推进智慧型健康小屋建设,“健康e站”与“科普e站”有机结合,实现村(社区)全覆盖。


把握四对关系


把握卫生城市建设和健康城市建设的关系。卫生城市建设重点关注行业卫生、环境保护、市政建设、健康教育等,对生活质量和社会环境重视程度不够。健康城市建设则是应对城市化问题而倡导的新的行动战略,不仅包含人的身体健康,还涉及医疗、环境、食品、教育等各领域,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因此,健康城市建设是卫生城市建设的升级版。


把握健康城市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关系。健康城市建设从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发展健康文化、培育健康人群5个维度开展相关工作。健康中国建设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因此,抓好健康城市建设是促进健康中国战略规划实现的有效载体。


把握共性促进和特色建设的关系。《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明确,健康城市建设从健康城市、健康社会、健康文化、健康服务和健康人群5个方面42项可量化指标进行考核,这些指标是共性的。但在推进过程中,应从各地城市建设的各个角度和层面去研究健康发展的决策,努力探索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适合公众健康需求的特色健康项目,吸引更多群众自觉参与互动,从而始终保持健康城市建设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


比如,嘉兴市创新思路,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健康城市建设重要内容,以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为契机,启用“嘉心在线”2.0版,首发“健心客厅”建设标准,在全市图书馆系统嵌入式建成“健心客厅”51家,吸引4万多人走进“健心客厅”。


把握“拉长长板”与“补齐短板”的关系。在建设健康城市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优势拉长长板,也要注意以更大力度补齐短板。以嘉兴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过程为例,嘉兴市通过三年的建设,克服了生态环境底子薄、基础弱,污染治理困难多、阻力大,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难度大等困难,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蝶变”,市控断面Ⅲ类水占比从2019年初的41.1%上升到2021年初的91.8%,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从77.3%上升到100%,水质改善幅度全省第一;空气优良率接近90%,大气环境质量全市域、全指标达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提出四点建议


进一步突出健康优先。“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我国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也是指导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思想。要以健康中国建设为主线,以健康城市建设作为有效载体,不仅把健康融入财政、税收、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也要融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等方面的宏观政策,强化整个公共政策体系的“健康意识”。


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健康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完善推动健康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致力于抓政策融合,将健康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纳入文明城市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全域秀美”创建等与健康有关的其他考核评价体系,同部署、同落实、同评价。


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健康城市建设的根本动力在于坚持群众路线,要义在于全民动员。通过上电视、上广播、上网站、上微信、上公共交通工具,进农村文化礼堂、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事业单位、进家庭等多元化方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让健康元素随处看得见、摸得着,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善群众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打造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聚焦健康城市建设的考核指标、重点工作任务、健康影响评估等工作,推行指标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定期报告进度,加强工作督查。建立评估、督查、考核工作链条,加强考核结果运用,推动与领导干部综合绩效考核实绩挂钩,全面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责编:林东)

【版权提示】健康中国传播社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jkzgcbs@163.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标签:健康中国健康城市全民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