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传播社 健康中国传播社
首页 > 行动 > 地方

四川绵阳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医之乡”走向“健康之城”

作者:编辑部

时间:2022-12-04 10:12:23 来源:绵阳市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绵阳市是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享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市、全省中医药产业创建示范市。近年来,绵阳以打造川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和产业高地为目标,聚焦建设服务体系、壮大特色产业、推动开放合作、弘扬中医文化、助力疫情防控等重点,全方位服务人民健康,实现了从“中医之乡”到“健康之城”的华丽蝶变,一个焕发新生机、绽放新活力的大美之城为广大群众释放了更多“健康红利”。


在此过程中,绵阳不断夯实服务体系,让群众可以享受到“触手可及”的中医药服务。绵阳市以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为引领,成立了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绵阳市中医药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绵阳市“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等系列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部门联动、责任清晰、目标明确的中医药发展路径。大力支持中医医院建设,加快补齐县级医院短板,发展传统中医诊所,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中医医疗机构,构建起了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医院为骨干、乡级医疗机构为支撑、村级医疗机构为网底、其他医疗机构为补充的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依托乡镇中医馆、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服务,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基本形成,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看中医、用中药”。


强化硬件设施是夯实中医药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绵阳市中医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为全省市(州)中唯一一家市级医院。全市9个县市区均创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县。目前,绵阳市现有中医类医院16家(三甲4家),公立中医医院12家。已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31个,市级重点专科62个。全市公立综合医院中医科和中药房设置率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设置率100%,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例达100%、村卫生室比例达95%以上。


在完善硬件的同时,绵阳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也探索出了“绵阳模式”。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通过加大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设力度,深入实施薪火计划,开展名中医师承、院内师承、骨干医师培训等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举措,绵阳中医人才总量明显增加,梯次厚度明显增强。目前,全市中医执业医师4002名,国家级师承导师8人、省名中医21人,建成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8个、国家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0个。


1ea579657dce911f3cfcb219dd8178ee_tplv-a3h8qa8x9l-png.png


与此同时,绵阳承“地利”顺“人和”,实现了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独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错落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绵阳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目前全境内共有中药材品种2150余种,符合药典及地方标准的达366种。涪城麦冬、江油附子、梓潼桔梗、平武天麻、平武厚朴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其中,三台县的麦冬成为全国最大的麦冬生产基地,平武县被授予中国厚朴之乡称号,全市中药材资源占全国中药材品种的35.8%。


丰厚的药材资源只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如何让药材更加“地道”,扩大规模、展现价值,“人和”因素就成为发展的“金钥匙”。近年来,绵阳市不断巩固中药材种植优势,做强做大中药企业,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以三台县为例,通过“互联网+”,创新打通了道地药材的产地直供模式,种植基地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资料等管理模式进行生态化、规范化种植,确保了道地药材更加“地道”,进一步促进中药材行业高质量发展。


绵阳市现有重点药材种植基地10余个,种植面积规模达到143.3万亩,麦冬、天麻、厚朴等中药材成为农业十大主导产品。支持鼓励太极药业、好医生等中药企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精制饮片、中成药、药食同源龙头企业。全市中药类企业达94家(现代中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产值近70亿元。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养生保健等领域优势,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企业和服务项目。全市医养结合机构26家、床位超过5700张,建立了199对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关系。


f937b5c188e9b2404dd18c64d0326dda_tplv-a3h8qa8x9l-png.png


近年来,绵阳市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合作,让中医药之花在世界各地绽放。2017年以来,每年派出针灸专家到俄罗斯奥布宁斯克市康复中心工作;2018年以来,先后与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等国家建立了长期互派专家开展中医医疗服务等业务,绵阳市针灸专家在海外享有“中国神针”美誉;2020年,在三台县举办第三届“驻蓉领事官员走进四川中医药”品牌活动;2021年,绵阳市与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尼特罗伊市签署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备忘录,双方在抗疫、远程医疗、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


开放创新激发了中医药发展的活力,传承精华则筑牢了中医药发展根基。绵阳市大力开展中医药“根基建设”行动,充分整合医疗机构、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资源,加快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科研平台,推动中医药产品和技术创新。深挖中医药宝库精华精髓,加强古典籍研究利用,研究制定中医药典籍、技术和方药名录,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研究、申报等工作;深入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探索创新中医药发展模式、诊疗模式和服务模式。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的灵魂,绵阳境内中医药人文故事和文化遗迹丰富。针灸鼻祖涪翁东汉初期在绵阳涪江流域渔父村一带为人诊病;永兴出土的西汉针灸经脉漆雕是我国发现时代最早的人体医学模型;被称为京城四大名医之首的萧龙友是三台人;被公认为著名的中医临床大家蒲辅周是梓潼人……经过千年积淀的绵阳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绵阳市深入挖掘涪翁文化、岐伯文化等传统精髓,讲好萧龙友、蒲辅周等国医圣手人文故事。加强宣传基地建设,北川县永昌中学被评为四川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华强戒所被评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大力开展中医药“六进”、“千名医师讲中医”、中医药义诊、中医传统健身操推广等活动年均100余场。与绵阳电视台携手打造“健康绵阳”专栏,传播中医药好声音,成功举办三届“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开展三届“绵阳十大名中医”评选。开展经典诵读、健康巡讲、中医健身操、中医五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培养市民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绵阳市迅速成立市中医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组,针对疫情发展,及时研判调整形成适合绵阳的中医预防处方、治疗处方,并向社会发布。绵阳市中医医院研制的“芪景防感合剂”被省药监局备案为医院制剂。建立市级中医药专家分地区对口联系指导机制,形成“专家会诊+驻派医生”相结合的中医参与救治模式。不断完善中西医结合会诊制度,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防治措施,绵阳市阳性感染者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中医药服务贯穿诊疗全过程。


从“中医之乡”到“健康之城”,绵阳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勇毅前行,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为契机,强化组织管理、健全服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提升服务能力、壮大中医药产业、加强科研创新、弘扬中医药文化,多维度多方面加快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步伐,让中医药成为健康绵阳最亮的底色。


(责编:张扬)


【版权提示】健康中国传播社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jkzgcbs@163.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标签:健康中国 健康绵阳中医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