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传播社 健康中国传播社
首页 > 科普 > 医学

走进科学 | 关注眼健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李晓东

时间:2022-08-17 19:26:28 来源:健康中国新视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 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4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性眼病。DR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给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DR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或明显血糖波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肾病 (DKD)、妊娠、肥胖、易感基因等。


555.png


DR的临床表现和分期


一般认为,糖尿病的病程和血糖水平是DR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DR患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视力减退或视物模糊,部分病人以突然视物不见就诊,DR的早期眼底改变为血管瘤形成、视网膜内出血、渗出及黄斑水肿,增生阶段会导致视盘、视网膜、虹膜以及房角内新生血管增生,最终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很长的临床过程。按DR发展阶段和严重程度,临床分为非增殖期(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retinopathy  NPDR)图1和增殖期(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图2。


             6666.png


国际较为通用的临床分期标准主要采用2002年美国眼科学会和国际眼病学会发布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


4.jpg


DR的筛查


DR的诊治过程包括病史采集、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筛查未接受DR或其他眼病治疗患者的眼底照片,以及进行定期随访。1型糖尿病患者开始筛查 DR后建议至少每年复查一次,2 型糖尿病无 DR 者推荐 每 1~2 年检查一次。若已出现 DR,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轻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每年一次,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每3~6个月一次,重度非增生期患者及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每3个月一次。糖尿病患者在妊娠后建议在妊娠各期和产后1年内监测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变化。


DR的诊疗


眼科首次检查应该包括:视力、裂隙灯、眼压、散瞳查眼底,当虹膜出现新生血管时做房角镜检查;辅助检查包括:眼部B超、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血管造影(FFA),荧光造影不但可以提高DR的诊断率还可评估该病发展的严重程度,判断激光治疗的时机。


1. 健康宣教 DR是可防、可控、可避免致盲眼病中的首位疾病,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对延缓病变进展、减少视力丧失至关重要。对于暂无眼部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应全面告知:即使目前视力及眼底情况良好,仍有发生严重眼底疾病的可能,需要适当治疗。强调常规眼底检查及每年随访的重要性,早期、及时管理效果最佳。指导患者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是防治 DR及其进展的关键。若出现视网膜病变,需要转诊至眼科进一步治疗。


2. 控制血糖 一般认为,糖尿病的病程和血糖水平是DR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糖的波动以及低血糖会加重眼底改变,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预防和(或)延缓DR的发生及进展。推荐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科学降糖,同时重视降糖的速度与幅度。美国眼科学会DR指南推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其中包括锻炼和控制体重来降低患者糖尿病的风险,优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延迟1型糖尿病患者DR的进展。维持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压可以降低DR进展的风险。HbA1c水平升高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息息相关,因此建议将大多数患者HbA1c控制在7%以下。


3. 眼科治疗DR研究组和DR早期防治研究组的研究结果证实,DR患者定期随诊,接受必要、适当的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手术治疗,可以使90%的 患者避免严重视力下降。根据眼底血管造影提示有广泛微血管异常及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则提示有发生新生血管进入增生期的危险,及时进行局部或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如视网膜或视盘已有新生血管则应立即做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以防新生血管出血和视力进一步下降,光凝后3个月重复荧光造影,必要时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若眼底病变出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 ),其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玻璃体积血长期不吸收或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则应考虑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DR的患病率高且危害严重,早期筛查极为重要,早期诊治明显降低DR失明的风险,同时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水平是防治DR的基本措施。


(责编:王丽)


【版权提示】健康中国传播社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jkzgcbs@163.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标签:健康中国走近科学眼健康
相关推荐